有些地方茶的分类,是依照茶树的品种来分类,如阿萨姆茶、小叶种茶、大叶种茶、水仙、铁观音等。这种分法,无论事实上或商业上,除几种特殊地位的茶树品种如水仙、铁观音等普遍采用外,其他并不多用。
茶叶,是指利用茶树的叶子所加工制成的饮料,多烹成茶汤饮用,也可以加入食物中调味,又有药用。茶的分类方式有多种,依时代、地区之别而有异,如按制作方式、产地、采摘时间、茶叶形态等进行划分。
有些地方茶的分类,是依照茶树的品种来分类,如阿萨姆茶、小叶种茶、大叶种茶、水仙、铁观音等。这种分法,无论事实上或商业上,除几种特殊地位的茶树品种如水仙、铁观音等普遍采用外,其他并不多用。
有些颇负盛名的产茶地区,常以该产茶地名冠于茶名之上。例如武夷岩茶、安溪铁观音、祁门红茶、六安瓜片、福州香片、杭州龙井、大吉岭红茶、星村小种、冻顶乌龙等,名称繁多,不胜枚举。
知识拓展
我国四大茶区的分布我国一级茶区分为四个,即江北茶区、江南茶区、西南茶区、华南茶区。
江北茶区:南起长江,北至秦岭、淮河,西起大巴山,东至山东半岛,包括甘南、陕西、鄂北、豫南、皖北、苏北、鲁东南等地,是我国最北的茶区。
江南茶区:在长江以南,大樟溪、雁石溪、梅江、连江以北,包括粤北、桂北、闽中北、湘、浙、赣、鄂南、皖南、苏南等地。
西南茶区:在米仑山、大巴山以南,红水河、南盘江、盈江以北,神农架、巫山、方斗山、武陵山以西,大渡河以东的地区,包括黔、渝、川、滇中北和藏东南。
华南茶区:位于大樟溪、雁石溪、梅江、连江、浔江、红水河、南盘江、无量山、保山、盈江以南,包括闽中南、台、粤中南、海南、桂南、滇南。
根据制茶形状分类,各种茶叶可分成:散茶、副茶、砖茶、束茶等。
散茶:如红茶、绿茶、针眉、贡熙、虾目等。
副茶:如茶末、茶片、茶梗等。
砖茶:如峒砖、米砖、小京砖、泾阳砖。
饼茶:如普洱茶、沱茶。
束茶:如线茶、龙须茶。
国际上较为通用之分类法,是按不发酵茶、半发酵茶、全发酵茶、后发酵茶来做简单分类。
不发酵茶:绿茶类。如龙井、碧螺春、明前虾目、珠茶、眉茶、煎茶和一般绿茶。
半发酵茶:青茶类。可分为:①轻发酵茶,又通称“包种茶类”,如白茶、文山包种茶、宜兰包种、南港包种、香片、明德茶、冻顶茶、松柏长青茶、铁观音、武夷、水仙等;②重发酵茶,如乌龙茶。
全发酵茶:红茶类。按品种分为小叶种红茶、阿萨姆红茶;按形状分为条状红茶、碎形红茶和一般红茶。
后发酵茶:黑茶类。如普洱茶。
春茶:春季温度适中,雨量充沛,加上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,使得春梢芽叶肥硕,色泽翠绿,叶质柔软,特别是氨基酸及相应的全氮量和多种维生素,不但使春茶滋味鲜活,香气宜人,还富有保健作用。
夏茶:夏季天气炎热,茶树新的梢芽叶生长迅速,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,特别是氨基酸及全氮量的减少,使得茶汤滋味、香气多不如春茶强烈,而且带苦涩味的花青素、咖啡因、茶多酚含量比春茶高,不但紫色芽叶增加,色泽不一,滋味也较为苦涩。
秋茶: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,茶树经春夏二季生长、摘采,新梢芽内含物质相对减少,叶片大小不一,叶底发脆,叶色发黄,滋味、香气显得比较平和。
冬茶:秋茶采完气候逐渐转凉,冬茶新梢芽生长缓慢,内含物质逐渐增加,滋味醇厚,香气浓烈。一般人多喜春茶,价格也较高,但并非每种茶都以春茶最优,如乌龙茶就以夏茶为优,红茶亦然。因夏季气温较高,茶叶中的儿茶素等含量较多,茶芽也较肥大,白毫浓厚。
知识拓展
1.春茶:俗称春仔茶或头水茶,依时日又可分早春、晚春、(清)明前、明后、(谷)雨前、雨后等茶(茶采摘结束后至5月中匐,所占总产量比例为35%)。
2.第一次夏茶:头水夏仔或二水茶(5月下旬至6月下旬,所占总产量比例为17%)。
3.第二次夏茶:俗称六月自、大小暑茶、二水夏仔(7月上旬至8月中,所占总产量比例为18%)。
4.第一次秋茶:秋茶(8月下旬至9月中旬,所占总产量比例为15%)。
5.第二次秋茶:白露茶(9月下旬至10月下旬,所占总产量比例为10%)。
6.冬茶:冬片茶(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,所占总产量比例为5%)。
黑茶
由于原料粗老,黑茶加工制造过程中一般堆积发酵时间较长。因为叶色多呈暗褐色,故称黑茶。此茶主要供一些少数民族饮用,藏族、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群众喜好饮黑茶,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。在加工工艺上,黑茶也有自己独特的工艺。
黄茶
黄茶的品质特点是“黄叶黄汤”,属于轻发酵茶。这种黄色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。黄茶分为黄芽茶、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。黄茶芽叶细嫩,显毫,香味鲜醇。由于品种的不同,在茶片选择、加工工艺上有相当大的区别。比如,湖南省岳阳洞庭湖君山的君山银针茶,采用的全是肥壮的芽头,制茶工艺精细,分杀青、摊放、初烘、复摊、初包、复烘、再摊放、复包、干燥、分级等十道工序。加工后的君山银针茶外表披毛,色泽金黄光亮。
红茶
茶,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,经萎调、揉捻(切)、发酵、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。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,故名红茶。
红茶开始创制时称为“乌茶”。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,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,茶多酚减少90%以上,产生了茶黄素、茶红素等新的成分。香气物质从鲜叶中的50多种,增至300多种,还包含一部分咖啡因。儿茶素和茶黄素络合成滋味鲜美的络合物,从而形成了红茶、红汤、红叶和香甜味醇的品质特征。
绿茶
绿茶,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,经杀青、揉捻、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。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、叶底以绿色为主调,故名绿茶。
绿茶的特性,较多地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。其中茶多酚、咖啡因保留鲜叶的85%以上,叶绿素保留50%左右,维生素损失也较少,从而形成了绿茶“清汤绿叶,滋味收敛性强”的特点。据科学研究证实:绿茶中保留的天然成分,对防衰老、防癌、抗癌、杀菌、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,为其他茶类所不及。
中国绿茶中,名品最多,不但香高味长、品质优异,且造型独特,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,绿茶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的不同,一般分为炒青、烘青、晒青和蒸青。
乌龙茶
乌龙茶,又名青茶,是我国几大茶类,独具鲜明特色的品类。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,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,既有红茶浓鲜味,又有绿茶清芳香,因此有“绿叶红镶边”的美誉。品尝后齿颊留香,回味甘鲜。青茶的药理作用,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、减肥健美等方面。在日本被称之为“美容茶”、“健美茶”。
白茶
白茶白茶,顾名思义,这种茶是白色的,一般地区不多见。白茶是我国的特产,产福建省的福鼎、政和、松溪和建阳等县。白茶最主要的特点是毫色银白,素有“绿妆素裹”之美感,且芽头肥壮、汤色黄亮、滋味鲜醇、叶底嫩匀。冲泡后品尝,滋味鲜醇可口,还有药理作用。白茶清凉,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。海外侨胞往往将银针茶视为不可多得的珍品。白茶的主要品种有银针、白牡丹、贡眉、寿眉等。尤其是白毫银针,全是披满白色茸毛的芽尖,形状挺直如针,在众多的茶叶中,它是外形最优美者之一,令人喜爱。白茶汤色浅黄,鲜醇爽口,饮后令人回味无穷。
本文标题:茶叶是怎么分类的?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pxcy.cn/cha/chafenlei.html